生意宝 | 全球化工网 | 韩国化工网 | ChinaChemNet·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服务中心 

  •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41
     CAS:
    100-42-5
     中文名称:
    苯乙烯
     
     英文名称:
    phenylethylene;styrene
     
     别 名:
    乙烯基苯
     
     分子式:
    C8H8;C6H5CHCH2
     分子量:
    104.14
     熔 点:
    -30.6℃ 沸点:146℃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91;
     
     蒸汽压:
    34.4℃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 途:
    用于制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离子交换树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惩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24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3500mg/m3×4小时,明显刺激症状,意识模糊、精神萎靡、共济失调、倦怠、乏力;人吸入920mg/m3×20分钟,上呼吸道粘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50~600ppm×3年1月,出现头痛、头晕、多发性神经炎,轻度视野缩小,神经传导速度低下;人吸入40~130ppm×2 年,头痛倦怠,72%脑电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重充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mg,轻度刺激。
      亚急性毒性:动物于6.3-9.3g/m3,7小时/天,6-12个月,130-264次,出现眼、鼻刺激症状。
      致突变性:微粒体诱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1µmol/皿。DNA抑制:人Hela细胞28mmol/L。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证据。
      污染来源:苯乙烯用于有机合成,特别是生产合成橡胶,苯乙烯还广泛用于生产聚醚树脂、增塑剂和塑料等。在维修设备时通过阀门,或在定期采样通过松开的压盖泄漏到空气中。

      代谢和降解:诸多试验结果表明,在动物体内苯乙烯很快代谢,人吸入苯乙烯后约60%被吸收,在体内大部分转化成苯乙醇酸(扁桃酸),少量转化为苯酰甲酸并进一步与人体内的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两者均能迅速随尿排出。所以,测定人尿中扁桃酸和苯酰甲酸的含量可以作为接触苯乙烯程度的指标。与其它苯系物不同的是接触苯乙烯工人尿中马尿酸的变化不明显,可能是因为人体内由扁桃酸转化为苯甲醇的能力较差的缘故。

      残留与蓄积:空气苯乙烯浓度1000和50mg/m3时,用豚鼠作吸入试验,1个月内吸收的苯乙烯约30%以苯乙醇酸自尿排出,以剂量为20mg/kg给药,   约84%-90%的苯乙醇酸自体内排出。
    给豚鼠吸入苯乙烯浓度为5000、3000、1000、50、5mg/m3,3天内吸入4小时,在第一二天和第三天排出的苯乙醇酸量没有差别,说明苯乙烯在体内不蓄积。
    苯乙烯在人体内也是没有蓄积的。

      迁移转化:苯乙烯用于有机合成,特别是生产合成橡胶(它和丁烯、丙烯脯等共聚合)。在生产二苯乙烯橡胶时,按重量计,100份产品需加入本品25-50份。苯乙烯广泛用于生产聚醚树脂、增塑剂(包括多种玻璃增强塑料)及塑料等。苯乙烯还广泛用于生产陶器、油漆,并用于仪器储藏室、冰箱和冰室等。
    用于食品保存的聚苯乙烯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苯乙烯,也有可能在食品中积累并污染食品,并改变食品的味道和产生异臭。
    有人调查认为,苯乙烯、二甲醛和氯苯可渗入职业接触工人的鞋中。
    在露天表层水中的苯乙烯含量降低很快。当15℃,原始浓度为30mg/L,水深30cm,在两天内苯乙烯浓度下降了3倍。在水体中,高浓度苯乙烯的稳定性是微不足道的。这主要是由于其挥发性较强,挥发至空气中后被光解,这主要是迁移转化过程。另外,也有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角这样的千金转化过程,它能被一种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也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形成苯甲醛和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使用苯乙烯的工厂排放的污水,是环境水体中苯乙烯的主要来源。用于食品保存的聚苯乙烯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苯乙烯。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是苯乙烯污染的又一来源。苯乙烯在动物体内代谢很快,人吸入苯乙烯后约60%被吸收,转化成代谢产物后都能迅速排出。苯乙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均无蓄积。因其挥发性较强,露开表层水中的苯乙烯含量降低很快,挥发至大气中的苯乙烯,可被光解。苯乙烯可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也能在空气中氧化。倾倒在地面上的苯乙烯,会迅速毂发,散发出特有的气味。苯乙烯易燃,在31℃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倾倒在水中的苯乙烯可漂浮在水面,对水生生物有毒。苯乙烯的毒性类似于苯,但刺激作用比苯强,经吸入、摄入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急性中毒症状以眼、喉的刺激症状最为突出。同时可出现头痛、头晕、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中毒可对血液和肝脏有轻度损害作用,同时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
    硫酸快速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T14670-93 空气
    气相色谱法 GB/T14677-93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测方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和废水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0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1mg/m3(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 一级:3.0mg/m3
    二级:5.0~7.0mg/m3
    三级:14~19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6.5~104kg/h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2mg/L
    前苏联(1975) 生活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0.1mg/L
    前苏联(1975) 污水中有机物最大允许浓度 10mg/L
      嗅觉阈浓度 0.47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配戴好面具、手套收集漏液,并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转移到安全场所。切断被污染水体,用围栏等物限制洒在水面上的苯乙烯扩散。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脱去污染外衣,冲洗污染皮肤,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淋洗全身,漱口。大量饮水,不能催吐,即送医院。加强现场通风,加快残存苯乙烯的挥发并驱赶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容器,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其他库:化学品法规 国家标准 化学品安全数据库(msds) 外贸常识 合同范本 报关指南 商检指南 国际区号 国家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