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网首页 >> 化工助手 >> 化学物质分析方法数据库
油和脂肪中的甘油三酯
油和脂肪
- 气相色谱法
-
A 原理
具有相同C原子数目的甘油三酯基团可以在程序控温的条件下直接通过气相色谱法从油或脂肪的溶液中加以分离,通过与标准甘油三酯溶液加以对比而得以确定。具有相同C原子数目的甘油三酯不能被逐个测定。其含量可通过峰面积的比率加以测定。
B 仪器和试剂
B.a 气相色谱
配有柱上进样器,程序控温到350℃的柱室和最好具有电子积分仪。最好使用全玻璃系统。
B.b 色谱柱
玻璃,约0.5-0.6m长,内径2-4mm,装有3%〔或更少〕聚甲基硅氧烷在酸洗和硅烷化载体上的固定相。载气流速50ml/min。建议用He作为载气,N也可作为载气,但分辨率较差些。在使用前使柱子在载气流速约5ml/min及350℃下老化36h以上。注:使用较长柱〔小于等于6m〕可获得同样的结果。
B.c 甘油三酯
纯度,99%。制备含有甘油三癸酸酯,甘油三辛酸酯,甘油三月桂酸酯,甘油三〔十四酸〕酯,三软脂酸甘油酯和三硬脂酸甘油酯各约10mg/ml的CHCl3〔或二异丙醚〕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C 甘油三酯校正因子的测定
用2μl的微量注射器,注入约1μl甘油三酯标准溶液,进样器和检测器的温度设在约375℃,柱室的起始温度约220℃。以约4-5℃/min〔不要大于5℃/min〕的速度立即开始程序化升温,并继续分析直到温度达到约350℃。保持此温,直到所有的甘油三酯从柱中被洗脱。$$假设甘油三月桂酸酯完全从柱上回收时,按下式计算其余每一个甘油三酯的校正因子f^^i^^。$$f^^i^^=(C^^si^^/C^^L^^)×(A^^L^^/A^^si^^)$$式中A^^L^^为甘油三月桂酸酯的峰面积;A^^si^^为标准甘油三酯i的峰面积;C^^L^^为甘油三月桂酸的浓度(mg/ml〕;C^^si^^为标准甘油三酯i的浓度(mg/ml)。$$注射二次以上标准溶液测定f值。以每一甘油三酯f的平均值对所对应C原子数目作图。校正因子大于1.1不符合要求。通过降低涂渍固定相量或提高载气的流速以获得一满意的校正因子。$$以每一标准甘油三酯峰的保留时间对所对应的C原子数目作图。应该得到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可以确定其它甘油三酯的保留时间。
D 样品溶液的制备
需要时可加热样品使其完全液化。通过缓慢振荡容器以使液体样品混匀。以CHCl3〔或二异丙醚〕作为溶剂制备50mg/ml的样品溶液。例如,用移液管将约1.25g的液体样品转移到25ml带有刻度的烧瓶中,用2-3ml溶剂溶解样品〔还处于液态时〕。用相同的溶剂稀释,并混匀。
E 测定
用标准图谱确定每一个峰。测定每一组甘油三酯的峰面积。通过计算或从所获得的标准甘油三酯的校正因子图,内推所得的校正因子,以计算校正的峰面积。定量测定具有相同C原子的每组甘油三酯,按下式以其相对于总甘油三酯含量的百分比表示:$$(A^^TGi^^/A^^T^^)×100$$式中A^^TGi^^为i组甘油三酯的校正峰面积;A^^T^^为样品中所有甘油三酯的校正峰面积之和(Ai=∑A^^TGi^^〕。$$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天,于同一台仪器上对同一测试样品甘油三酯含量大于10%的二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超过绝对值的1%。对于甘油三酯含量小于10%的样品,测试结果之差不应超过绝对值的0.5%。甘油三酯含量小于5%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