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轻度刺激性,高浓度吸入、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肝脏,可致过敏性或接触性皮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嗜睡、恶心、呕吐等,有时可出现肝功能障碍。高浓度接触,对呼吸道和眼睛有明显刺激,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乏力、失眠等以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28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人(47名)吸入<1mg/m3无症状,未见心、肝、肾损害;人(33名)吸入28~800mg/m3×5~15年腹痛、头痛,心、肝、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异常,1例死亡;人(393名)吸入9.1mg/m3神衰症候群,皮肤脱屑、过敏,喉干、咽充血,其他未见异常。随工龄增加,症状增多。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分未知的黑色烟雾。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乙醚-丙酮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硝化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美国(1974)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标准 时间加权平均值 0.2ppm(空气) 水中嗅觉阈浓度 0.0005mg/kg(觉察阈)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人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干粉、砂土。用水可引起沸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