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氧化能力,对眼睛结膜和整个呼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吸入后引起咳嗽、咯痰、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强支气管炎,甚至并发肺硬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4.8ppm,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至磨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氧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检气管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紫外光度法(GB/T15438-95,空气)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7-95,空气)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切断气源,勿使泄漏物与楞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