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大量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进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若遇高热,升华产生剧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硒。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5.环境标准: 中国 (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1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使其溶于a.水、b.酸、或c.氧化成水溶液状态,再加硫化物发生沉淀反应,然后废弃。也可以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砂土、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