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肺刺激、胸痛,可因肺水肿而死亡。 慢性影响:肝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大鼠吸入2.8%×10分钟,致死;大鼠吸入5.5%×15分钟,近似最小致死浓度;大鼠吸入15000ppm×10分钟,四肢痉挛,轻度震颤。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000mg/m3×6小时/日,未见异常。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与碱金属能民生剧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氟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36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不燃。火声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