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误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对身体有害。本品对眼睛、皮肤和粘膜和有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用四溴代对苯醌分光光度测定环状脂肪族氮碱[刊,英]/Muralikrishna U.;Seshasayi Y.V.S.K.,Krishnamurthy M.J//Ins.tChem.(India).-1983,55(5).-183~184 《分析化学文摘》1986.1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撒湿冰或冰水冷却,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静卧休息。严重者立即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