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后引起呕吐、紫绀、呼吸困难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6mg/kg(大鼠经口);人经口4~6g,致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微量测定:把溴加到醋酸溶液中得到黑色沉淀,该沉淀与氢氯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紫色的物质,借此进行微量测定。 5.环境标准: 美国(1982)车间卫生标准 0.3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彻底洗胃。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