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时,具有粘膜刺激和麻醉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慢性作用:出现肢端麻木、刺痛、足根烧灼感、寒冷感、上下肢无力等周围神经炎表现。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590mg/kg(大鼠经口);4800mg/kg(兔经皮);LC508000ppm 4小时(大鼠吸入);大鼠吸入,32g/m3×4小时,发生死亡;人吸入4g/m3,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空气中:用活性炭吸附后,用二硫化碳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5.环境标准: 前西德(1982)职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21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